全影后王炸复仇爽剧,这次“杀疯了”?


以下内容涉及剧透,请谨慎阅读

回魂复仇”的设定

复仇题材是影视创作常见的主题之一,父亲或母亲为了子女展开复仇的影视剧也汗牛充栋。主要有两类,一类是以暴制暴、以恶之恶,比如《飓风营救》《不可饶恕》《守法公民》《因果报应》《器子》等,直接对凶手进行肉体上的消灭;另外一类则偏向于智慧型、策划式复仇,对加害者进行“精准打击”,或在最终将他绳之以法,这一类比如《看不见的客人》《你是凶手》《一个母亲的复仇》等。这些复仇影视剧水平上有高低,但它们的结局是一致的:凶手被绳之以法,或者凶手死亡,也就意味着复仇的终结。

图片

《回魂计》不走寻常路。凶手的死亡并非复仇的终点,而只是起点。

汪慧君(舒淇饰)、赵静(李心洁饰)和黄宜臻(贾静雯饰)这三个母亲,她们的女儿是东南亚一个电信诈骗集团的受害者。赵静的女儿欣怡被关在笼子里,遭电击、殴打、强暴后死于感染性休克;汪慧君的女儿真真虽被救出,却成了植物人;只有黄宜臻的女儿安琪死里逃生。

图片

讽刺的是,剧中的电信诈骗集团虽然被捣毁了,主谋张士凯(傅孟柏饰)被遣送回中国台湾后,竟然不必遭到法律审判。这一点倒符合台湾省的现实,剧中电视台播出了一个数据:诈骗集团被起诉的比例仅有21.9%,被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更只有0.6%。这是台湾省2023年的真实数据。后来,张士凯潜逃回“班佧”(剧中虚构的东南亚城市),最终是因伤人罪(而非诈骗)而被判处死刑,并被注射死亡。

张士凯是死亡了,但弥补不了汪慧君和赵静这两位母亲的痛苦,在她们看来,张士凯死得也太轻松、太有尊严了,远比不上她们女儿生前承受的极致折磨。与此同时,张士凯名下查无资产,受害者连基本的民事赔偿都要不到,但张士凯的母亲张嘉凤(钟欣凌饰)和张士凯的妹妹张怡庭却依然享受着奢靡的生活。

图片

这份不甘,让两位母亲想起他们在泰国乡下见过的超自然仪式——“神女”能将死去的生命复活七天。于是两位母亲决定对张士凯展开“私刑”:让刚被处决的张士凯“回魂”七日,把女儿们受的苦,一点不落地还给张士凯。

她们先是对照自己的女儿身体上所遭受的伤害,对张士凯进行肉体上的施虐,一度差点让张士凯一命呜呼了。不止于此,两位母亲的复仇更要针对性地对张士凯进行精神上的折磨和打击。

图片

剧中经由赵静之口,道出了电诈受害者所承受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凌迟——前者是血淋淋的摧残,后者是看不见却更磨人的绝望循环,给希望再亲手碾碎的操控,让受害者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

比如电诈头目会让受害者录下向家人求救的视频,却故意将视频截留。赵静从未收到张士凯录制的欣怡求救视频,“你拍那个影片不是为了钱吗,为什么不发给我?我现在明白了,你是为了让欣怡觉得:这个世界上,再也没有人可以来救她了”。欣怡抱着母亲看到视频就会来救她的期盼日复一日等待,却不知道这份唯一的希望早已被掐断。在反复的等待与失望中,她慢慢相信自己被全世界抛弃,最终只能任由诈骗集团摆布。

图片

汪慧君和赵静要以牙还牙,要让张士凯亲身体验他曾施加给受害者的绝望感。他曾是俯视受害者的“猎人”,如今却成了被圈养的“猎物”,他曾随意碾碎别人的希望,如今自己的每一点期待,都会被亲手打破。以为录制他的勒索视频会发给母亲,结果没发;以为母亲会来救他,结果母亲一直想杀了他;以为他一心守护的妹妹爱着他,结果妹妹受够了“诈骗犯妹妹”这一身份;以为他成功瓦解了汪慧君和赵静,结果两位母亲将计就计;更残酷的是,七日之时,正当张士凯以为自己可以逃之夭夭,他却眼睁睁看着自己魂飞魄散……

图片
图片

《回魂计》的“回魂复仇”是情节上的创新,也击中了某种现状:受害者家属的滔天恨意和无尽伤痛,有时并不是随着法律审判而平息的。“回魂复仇”以超现实的方式,让我们对于一些加害者的愤怒与痛苦得以彻底地、不受约束地宣泄和执行,象征性地弥合了现实与情感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。

这样的设定具有一定的新颖性,也让《回魂计》在诸多复仇影视剧作品中拥有自己的辨识度。

“大号版陈思诚”

两位母亲的复仇计划布满荆棘。譬如得在张士凯尸体火化前的72小时内完成调包;复活张士凯后,得想着要把他藏在哪里,得提前准备好各种施暴工具,还得避免被发现;张士凯不是待宰羔羊,他的反抗让复仇过程险象环生;而张士凯的母亲张嘉凤心狠手辣,让两位母亲的计划屡屡受阻……

图片

所以,《回魂计》从一开始就带着强情节、强冲突的特征,一个接着一个高能情节纷至沓来,目不暇接,观众来不及细细思考就被带入下一个冲突,不费脑、不费劲。

对复仇计划构成最大挑战的,是三位母亲的决裂。黄宜臻从一开始就反对复仇——因为她女儿总归是平安逃脱了,她不希望女儿还活在过去的阴影中、也担心女儿一些所作所为曝光,汪慧君和赵静则坚持复仇。可复仇的中途,张士凯“成功”地挑拨了两位母亲,他说三个女孩本来是有机会成功逃脱的,是汪慧君的女儿真真告密,才导致女孩出逃失败;并且,是真真诱骗欣怡和安琪来电诈集团的,真真从中收取了不菲的“人头费”……

图片

“谁是告密者”既瓦解了汪慧君和赵静的同盟,增加了复仇的波折和风险,更成功地抛出了吊住观众胃口的“钩子”——三个女孩,是谁把谁骗来的?她们都是无辜者吗?不得不说,不同人不同视角的“罗生门叙事”颇为吸引人。它不只关乎这个案件的真相,也牵动着三位母亲的关系、三个女孩的命运,甚至整个复仇计划的走向,让观众忍不住跟着剧情猜下去。而整部剧最终的悬念揭晓,确实让人惊掉了下巴——笔者此处就先不剧透了。

图片

伴随着强情节、强冲突而来的,是剧情的“强反转”。“强情节”依赖于事件密度的累积与矛盾层级的攀升,而“强冲突”则体现在双方的碰撞与的对立中,当这两种叙事能量积蓄至临界点时,情节轨迹的突然偏转便成为释放叙事势能的必然选择。

《回魂计》从头到尾的大小反转不下十个,剧中几乎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有身世、秘密或人性上的突然反转,比如张士凯的身世,张嘉凤的“身份”,三个女孩在电诈事件中的真实“身份”,汪慧君与赵静的决裂真相,谁才是逃跑中的告密者,“复仇者联盟”中另外两名男性是善是恶,等等。这些反转颠覆了人物的塑造,充分打破观众了预期,带来了类似“过山车”般的失重与刺激感。

图片

恰恰也是在这一点上,《回魂计》引来了两极分化的评价,被一些观众吐槽是“大号版陈思诚”——虽然“很好看”,但也“很狗血”。根源在于,好的反转是“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”,通过前期隐藏的细节铺垫(如人物的反常行为、未解释的细节),在关键时刻揭开真相,让观众既感到意外,又觉得“原来早有暗示”。它是叙事者与观众之间高水平的智力博弈,是为寻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。

但《回魂计》中的多数反转,几乎都没有前情的铺垫,是“急转弯”,有的还是“为了反转而反转”,这就导致整个剧情实在经不起逻辑上的细细推敲,一些情节会让人直接“看笑”。譬如一开始汪慧君和赵静把张士凯弄晕后,竟然准备“人工呼吸”把他救活,甚至还把他送到医院急救(死刑犯复活后送医院,不会被揭穿被发现吗?治好后不会逃跑吗?),然后张士凯还中途醒来,跟两个母亲来了一场街头battle(张士凯剧中反复打不死)……

图片

强反转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人物的塑造。剧中反转少的角色,角色完整性更强。李心洁在剧中就展现了非常强大的演技,她饰演的母亲冷静、刚硬、决绝,从一而终,坚毅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她的痛与恨;舒淇饰演的汪慧君的人物弧度变化是最大的,但因为铺垫得不够细致、反转又遽然,她“柔弱”时的那股天真气息完全游离于剧作的气质,她关键时刻的决断也缺乏连贯性和说服力;钟欣凌这次饰演狠戾的电诈巨头和“宗教首领”,演技够硬,但剧情给她编排的智商实在不高,怎么当上“老大”?如此强大的女演员阵容,完全配得上更好的剧情。

图片

最终,《回魂计》虽然想出了“回魂复仇”这一新颖设定,但并未充分利用它展开对复仇本质的深入叩问。当制度性的正义无法安抚个体的伤痛,当法律判决与情感需求之间出现巨大裂痕,受害者家属那无处安放的愤恨与痛苦,究竟应该流向何方?复仇的极致实现,能弥合受害者内心的创伤吗?剧集展现“以恶制恶”的爽感后,便几乎停滞于此,未能向这些更深处掘进。

台剧借势Netflix

但还是要感谢Netflix。若不是Netflix的资金和资源,以如今台剧的市场,是不可能码出豪华的阵容,制作出这样一部《回魂计》。

台湾影视剧更早进入寒冬。台湾省如今总人口不足2500万人,本土市场着实有限,人才大量流失,影视投资的级别也都很低。流媒体时代到来,台剧借势各大流媒体平台,推出了一些更好制作、更强阵容的精品内容,比如本土电视台与FOX合作的《想见你》,与HBO合作的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,与爱奇艺国际版合作的《逆局》《不良执念清除师》等,都是豆瓣评分8-9分的佳作。

图片
《我们与恶的距离2》剧照

不过,台剧与它们的合作终究有限,作为全球第一流媒体平台,Netflix是台剧突破狭窄本土市场、不断国际化不可或缺的平台。早在2019年,Netflix便开始推出原创台剧内容,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Netflix与台剧的合作仍然磕磕绊绊。

从内容范畴来看,Netflix与台剧的合作,类型很多元。有台剧原本擅长的偶像剧,比如2019年的《极道千金》(豆瓣5.7),2021年的剧版《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》(豆瓣7.4);台剧亦很擅长的都市/家庭两性情感剧,比如2022年的《妈,别闹了!》(豆瓣6.9),2023年的《此时此刻》(豆瓣6.8),2024年的《爱爱内含光》(豆瓣7.7),2025年的《童话故事下集》(豆瓣7.1)……大多热度与口碑双扑街。台剧自身浓厚的人文气息与慢节奏叙事,需要较长的情感铺垫来塑造人物和情境,与Netflix追求强情节与快节奏的全球内容策略有所冲突,当台剧牺牲自身内容特征,试图以“尺度”“喜剧”等迎合Netflix,反而不伦不类。

图片
《此时此刻》剧照

在人文剧集维度上,Netflix台剧能够与韩剧叫板的,是它的女性叙事。Netflix台剧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,主要是这类型故事。包括2022年的《她和她的她》(豆瓣8.5),2024年的《影后》(8.2),以及今年的《忘了我记得》(豆瓣8.3)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:女性创作者主导、从女性视角出发、并致力于深入挖掘复杂女性体验与困境,很容易引发东亚观众的广泛共鸣。显然,女性主导的女性叙事,是Netflix台剧的一个突围方向。

图片
《她和她的她》剧照

Netflix原创台剧数量最多的,还是Netflix最为主流的犯罪、暴力、悬疑题材,包括2019年的《罪梦者》(豆瓣6.9)、2020-2022年的《华灯初上》三部曲(豆瓣均分7.6),2020年的《谁是被害者》(豆瓣7.9),2023年的《模仿犯》(豆瓣7.4),2024的《谁是被害者2》(豆瓣6.6)、《正港分局》(豆瓣6.4),以及这一次的《回魂计》(豆瓣开分7.3)。

图片
《谁是被害者2》剧照

但犯罪悬疑类型的台剧也表现平淡,影响力局限于台湾省本土、中国香港和东南亚(只能稳进这些区域的top10)。不说欧美区的这类内容了,在亚洲,台剧就与Netflix原创韩剧中蔚为壮观的犯罪暴力题材形成正面竞争,而韩剧在制作规模、尺度突破、叙事成熟度、明星影响力以及国际传播声量上已形成明显优势。所以,Netflix这么多年在台剧上的总投入,甚至不及Netflix在韩剧近一两年的投入。

但前路再困难,台剧都必须把握住Netflix的机会,否则更难有出路了。除了台剧优势的女性剧集以外,Netflix主流的犯罪悬疑剧是台剧最重要的突破口,台剧必须凭借更具巧思的创意、更高概念的社会议题设定,结合独特的在地表达,在类型框架中建立辨识度。这一次的《回魂计》有一个好的开头——“回魂”的设定有它的新颖性、“诈骗岛”也是对台湾现实的批评,可惜剧情的后续进展着实一般。台剧借势Netflix的思路没有错,但不能止于找来大投资、码出好阵容,更关键的是,找到好点子、拍出好故事。


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