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度最佳Cult片,烂番茄94%
更新:2025-03-02
作者:火星研究社
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文·乔布斯曾讲到:“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,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”。显而易见,对于尚未实装本地化AI的国行iPhone来说,Siri这个“乔布斯为苹果做的最后一件重要的事”以及苹果AI(Apple Intelligence)平台的核心仍不够“完美”。至少,Siri无法察觉到有些机器人是以它为灵感来命名的。在电影《完美伴侣》中,“艾莉丝”Iris(Siri 倒过来拼写)被设定成一款情感支持型机器人。我并非有意剧透此片的高概念,而是华纳官方释出的预告片已然揭露。从1927年的《大都会》到2017年的《银翼杀手2049》,创作者对机器人的想象从未停歇。尤其是当以“deepseek”为代表的对话型AI发布之后,科幻电影里描绘的未来图景仿佛触手可及。与此同时,“高科技,低生活”模式的逐渐普及,贫富差距不断拉大,由此催生出社交能力缺失、非自愿独身文化(incel culture)和厌女症等一系列连锁问题。身处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大环境下,德鲁·汉考克选择用《完美伴侣》来表达他的见解。年初常被各大片方视作“冷档期”,专供那些注定沦为炮灰之作栖身。但《完美伴侣》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魔咒,它正是那类呼吁“原创”的观众所期待的电影,堪称“年度最佳Cult片”。
初看《完美伴侣》的预告,宛如一部俗套至极的廉价恐怖片。讲述的无非是一个嗜杀成瘾、失控的机器人玩偶的故事,与《梅根》、《鬼娃回魂》等影片别无二致。不过随着正片开场,恰如其台词所言,你会发觉自己的先入为主大谬不然。“那些曙光乍现的短暂超凡时刻,阴霾散尽,会让你洞察世界的本真,刹那间,万物皆有了意义”。艾莉丝(索菲・撒切尔 饰)与乔什(杰克・奎德 饰)的初次邂逅,呈现出浪漫喜剧式的“天降良缘”,这明显是在向1975年上映的《复制娇妻》致敬。当这对甜蜜的情侣前往湖畔豪宅欢度周末时,艾莉丝对融入男友朋友圈的焦虑,在遭遇东道主谢尔盖后升级为生存危机。这位用斯大林生日设置保险箱密码的俄罗斯“神秘”富豪,不仅经营着不可告人的“地下”产业,更将物化女性做到了极致。待谢尔盖对艾莉丝“霸王硬上弓”时,后者触发防卫机制失手将其杀死……然而,第一幕结尾的“惊人”反转揭示:一切“竟”是乔什精心策划的阴谋。艾莉丝实际上是一款被设定为女友兼高级情趣玩偶的机器人。她既能够满足用户的多重欲望,如解决生理需求、提供绝对忠诚与无私奉献,亦可成为无需道德负担的施虐对象。乔什通过篡改程序令其弑杀谢尔盖,只为侵吞后者1200万美元的财产。至此,艾莉丝在自我觉醒和人格完善的历程中,与一群妄图掩盖犯罪败局的卑劣之徒展开了周旋……
自扎克·克雷格的导演处女作《野蛮人》大获成功以来,华纳旗下的新线影业便迅速与其建立深度合作。新线先是斥资3800万美元购得扎克的新剧本《武器》,随后又将德鲁·汉考克编写的《完美伴侣》项目交予他。新线本希望由扎克亲自执导,但他在审阅剧本后,决心将导筒让给编剧德鲁,自己担纲制片。于是《完美伴侣》就成了德鲁·汉考克自编自导的首部长片。或许因两人都有着多年在好莱坞摸爬滚打的经历,事实证明,扎克做出了“最明智”的选择。德鲁所交付的作品,对于一位新人导演而言,称得上惊艳之作。这场(或多场)死亡究竟是预谋还是激情犯罪?意外还是蓄意?人为操控还是自主觉醒?证据确凿的罪责还是精心设计的缺陷?先天程序使然还是后天情感孕育?自由意志的迸发抑或代码预设的宿命?诸如此类的道德困境在银幕上如俄罗斯轮盘般流转,每一发子弹都裹挟着令人战栗的哲学震颤。烂番茄等一众评分网站均给出高度肯定,观众满意度表现优异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片的制作成本不足千万,公映后已取得3440万美金的全球票房,轻松跨过盈利线。而这一切,还是在华纳影业并未针对此片投入过多营销预算的情况下实现的。华纳的营销策略,选择向A24和NEON公司取经,主打一手“以小博大”。好莱坞各大老牌厂商现今都期望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,吸引18-34岁的观众群体主动走进影院,以低成本宣发换得稳定且可观的收益回报。《完美伴侣》的男主角为杰克·奎德,看过《黑袍纠察队》的观众对他肯定不会陌生。杰克是好莱坞著名的星二代,他的父母是丹尼斯·奎德及梅格·瑞恩。梅格是丹尼斯的第二任妻子,两人于1991年情人节步入婚姻殿堂,次年杰克出生。杰克近期的片约不断,考虑到他的出身,“Nepo baby”的标签便自然而然地和他绑定在一起。“Nepo baby”是“nepotism baby”(裙带关系婴儿)的缩写,指那些职业道路与父母成功领域相同或相关的人士。该术语暗指由于父母在特定行业已建立人脉资源,其子女得以利用这些关系网在相近领域谋取职业发展。这种现象在国内属家常便饭,倒是美国人抱怨越来越多的“二代”剥夺了他们对那种令人愉悦的“美国梦”叙事的向往。单凭努力已不足以获得成功,尤其在演艺圈和媒体行业。杰克承认自身特权地位并接受这一称谓,他坦言早期获得演艺资源确实为职业生涯带来巨大优势,但强调自己始终致力于证明个人价值。其父丹尼斯·奎德透露,杰克自《饥饿游戏》出道起就立志不靠家庭背景获得成功。而母亲梅格·瑞恩则公开批评该标签,认为它抹杀了儿子的职业操守、表演天赋及对特权身份的清醒认知。与杰克形成鲜明对照的,当属凭借《异教徒》崭露头角的新晋“尖叫女王”索菲·撒切尔。索菲能做到让眼泪仅从单眼流出,这项天赋不仅令导演德鲁·汉考克惊叹不已,更赋予角色独特的机器人特质——“你的泪不过是雨刮器里加的玻璃水”。索菲表演的精湛之处在于,尽管我们心知肚明,艾莉丝本质上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类。却仍不由自主地在每个剧情转折点与她共情、为她喝彩,她远比真实的人类更具人性光辉。索菲近日正洽谈加盟由亚马逊出品的《史密斯夫妇》第二季,如若一切顺利,她将与《阿诺拉》的男主马克·埃德尔斯坦搭档,扮演“史密妻”。“如果存在一种商品,能赋予人们无需自我完善的豁免权,世界将何去何从?”更令人不安的是,这项技术可能早已在我们的文化土壤里生根发芽。德鲁·汉考克的剧本充满辛辣的讽刺,从男性脆弱的自尊到技术对女性的系统性商品化,矛头直指当代社会种种顽疾。影片对特定的男性群体进行犀利解构——这群人将AI伴侣视为解决"真实女性问题"的救世主,通过剥夺自主权来维系虚幻的控制欲。故事如同一面棱镜,照见科技如何将人际纽带中的情感厚度层层剥离。当算法能模拟思维,数据包装智商,我们是否在亲手阉割灵魂之间共振的可能性。《完美伴侣》始终涌动着一股狂野的、令人捧腹的黑色幽默暗流,即便在最血腥暴力的场景里,依然保持着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娱乐性。自科幻电影诞生之日起,人工智能觉醒反叛的叙事范本就屡见不鲜。从《银翼杀手》的仿生人哲思到《复制娇妻》的性别寓言,从《她》的孤独症候群到《机械姬》的觉醒困境……德鲁巧妙地将“前辈”们遗留的精神财富杂糅,进而迸发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原创能量。我喜欢影片借上门回收报废机器人的客服之口传递的理念:这世界很变态。最后,它让观众在消遣之余不禁思考,当人类创造的硅基生命体意识到自己生而为奴的本质时,等待我们的会是怎样的审判日?坦率地讲,现阶段还是不要把实体娃娃视作“洪水猛兽”。我国是全球“实体娃娃”产业最发达的国家,倘若真出现“完美伴侣”,哪怕是最初级的版本,也能解决近四千万单身青年的X需求问题。它着实存在正向、积极的一面,将《她》与《机械姬》相结合,即宅男终极的幻想。(男主操纵机器人的折叠屏手机出自宣告破产的柔宇科技)